关于加快推进常熟港口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 [ 2013-04-23 ]   来源 [ 本站 ]   查看 [ 1 / 991 ]   [ 打印文章 ]   字体 [ A A A ]  [ 返回上页 ]

常政办发〔2013〕37号

常熟港是我市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步伐的重要通道和对外贸易的窗口,是国际国内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全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和载体。近年来,随着常熟港码头及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口岸服务和通关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港口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扶持常熟港特色货种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着力推进港口经济与现代物流业的融合,不断提升我市港口经济发展水平,加速实现常熟港“十二五”规划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常熟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拓展港口贸易、物流功能,放大口岸港口综合效应,推进港口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常熟港物流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中的支撑力,不断提升常熟港物流业在推动我市临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承载力,不断提升常熟港物流业在苏州“一港三区”错位竞争中的辐射力,全力加快常熟港从传统生产型向现代综合性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促进我市服务业现代化和经济国际化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目标

    积极发挥常熟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港口群中的特色优势,不断扩大和夯实常熟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础,提速港口经济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将常熟港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生态文明、优势互补、市场繁荣、特色突出、口岸和谐”的港口体系,基本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钢材、纸浆及制品、木材、石化产品、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等八大运输系统,实现跨入亿吨大港的规划目标。

     三、重点工作措施

    (一)优化发展布局,推进港口科学发展

    1.坚持港口科学规划。充分考虑港口现状和发展前景,在满足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内外贸对水运需求日益高涨的大前提下,结合常熟港实际及周边港口特点,在现有两个较成熟作业区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铁黄沙作业区的规划建设,做好与已有相关规划的协调,充分遵循“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科学制定码头结构和产业需要规划,合理配置码头资源,提升为地区产业升级的服务能力,努力将铁黄沙港区发展成辐射华东地区的集物流、口岸、保税、加工和自贸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性枢纽。

    2.实施港口合理开发。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高效集约化利用岸线、码头和土地等资源,防止零星、无序开发,并持续推进货主码头公共化工作。要加强岸线资源管理,岸线规划要有前瞻思维,做到开发一片、利用一片、搞活一片,确保不可再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要严格把关,合理开发并集约利用港口剩余岸线,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岸线利用审批,并加大现有码头的挖潜力度,放大产业效应。要积极引导建设公用码头,注重发挥岸线的最大效益,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推进港口产业升级。积极扩充港口功能,实现业务拓展,依托纸浆、木材、钢材、石化产品等港口特色货种,扶持和壮大专业贸易市场,形成良性市场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同时要依托港口优势,结合临港工业布局和重大产业项目,科学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并使港口货源结构与临港产业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与相互支持,促进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特别是要着重发展与我市优势产业和港口优势相关的现代物流业,着力引进规模型、品牌型、特色型物流企业进驻港区,建设以港口为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尽快把常熟港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发展空间

    1.推进重点项目及码头建设。努力推进海洋工程等重大项目工作开展,做好全程跟踪指导服务,积极对上争取,助推大项目快速建成,进一步拓展常熟港发展空间,提升港口综合实力。抓紧做好铁黄沙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尽早启动,增强常熟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快码头建设,积极推进码头加固改造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岸线效益,形成更大生产能力,为做大做强常熟港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港口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和提升出口加工区、保税库等港口功能性资源,夯实区港联动硬件基础。加强对进港航道及锚地的建设维护,推进海事、航道部门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进出港口的良好秩序和安全环境。做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上延后,原有进港航道的扩建衔接工作,实现港口集约、健康发展。推进港内水上交通、水上消防、水上搜救及港政管理等相关设施设备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

    3.构筑港口集疏运体系。充分利用长江、京杭大运河以及申张线、望虞河、常浒河、白茆塘等内河水道构筑水路集疏运体系。利用沈海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常台高速公路、G204、S227、S338、 S224等公路干线构筑陆路集疏运体系。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港辖区内的水陆运输市场,促进港口集疏运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港口服务水平

    1.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做好常熟电子口岸已上线运行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抓紧完成余下项目的开发建设。围绕口岸大通关建设,突出常熟电子口岸区域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将电子口岸构建成集电子通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港航EDI等综合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以实现大通关“一站式”服务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常熟电子口岸未来发展定位的研究和规划,推动电子口岸的功能覆盖提升,确保电子口岸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成为全市外贸进出口和口岸运行的重要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2.提升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优化完善常熟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港口业务管理实时化、港政管理动态化、政务公开网络化、规划决策科学化、机关办公自动化,提升港口管理质量和效率。完善整合口岸视频监控系统,加强维护建设,确保各项设备顺畅运转,实现开放码头视频监控电子监管全覆盖,保证查验单位的电子监管需要。

    (四)加大政策扶持,引导港口稳步发展

    1.对帮助常熟港组揽大宗特色货种、培育引进新货种及集装箱货源有增量的船代、货代和港口相关经营单位或个人实施奖励。凡当年大宗特色货种组揽货增量及引进新货种的组揽货量累计超过一定量的,分别给予5~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集装箱代理企业或个人当年每新增1000标准重箱,奖励5000元;对在常熟港从事集装箱装卸作业的码头企业,当年每新增1标箱,奖励25元;对从外港组揽中转进本港的集装箱代理企业,当年每揽进1标箱,奖励25元。

    2.对在常熟港新开辟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国际近远洋及沿海内贸件杂货直达班轮航线,且航线稳定运行半年以上的船代、货代和港口相关经营单位或个人,按照船舶等级、航线密度,分别给予集装箱班轮航线2.5~20万元和件杂货直达班轮航线5~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相关奖励基金由市口岸办统筹解决,具体由市口岸办制定奖励实施办法。

    (五)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港口发展环境

    1.延伸港口腹地辐射范围。加强对港口经营企业的经营指导和政策宣传,引导其改进经营方式,改善管理,适当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好岸线资源,进一步开拓货源市场,吸引船公司开辟航线。加大组货揽货力度,坚持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多渠道大力宣传常熟港,不断扩大港口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拓展港口潜在腹地,促进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

    2.强化港口物流配套服务。加快保税港区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构建更加全面的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相关产业物流成本,为临江产业提供综合竞争优势。根据临江产业大资金、大运输量和建设滨江新城的需要,通过配套服务,形成资金、人才、信息等软实力的集聚,增强港区核心竞争力。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港口建设和经营市场的管理力度,全面加强港口安全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港口发展氛围。

    3.着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强化常熟口岸联检服务中心功能,坚持日常运行协调机制,改善通关服务场所环境。完善与口岸查验部门的协调和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口岸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多样化快速便利通关模式,推行无纸化通关,减免费用,减少环节,提升服务,简化手续,切实提高口岸通关效能。

    4.合力推动港口物流发展。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加快港口物流发展的责任感,主动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支持。要明确任务和责任,狠抓政策和措施的落实,积极加强配合和协调衔接,形成支持加快港口物流发展的合力。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三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