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巴楚山水 陶冶团队情操
发布日期 [ 2021-07-13 ]   来源 [ 本站 ]   查看 [ 1 / 484 ]   [ 打印文章 ]   字体 [ A A A ]  [ 返回上页 ]

  

常熟市现代物流协会重庆、三峡之行集萃

协会秘书处

春夏之交,巴楚之行。为进一步加强常熟市现代物流协会团队建设,增进副会长以上单位的交流与情谊,提升协会凝聚力、号召力、执行力,2021516日至20日,在会长何航滨、监事长彭惠忠、副秘书长陈德泉带领下,45人的参观考察团赴重庆、长江三峡参观学习和考察游览。短短五天的出行,考察团每一位成员,观赏了重庆的美丽景色,领略了三峡沿途的风土人情,既感悟了人生的价值,又体验了生活的乐趣……

探访洪崖洞

516日,考察团一行早晨从无锡出发,经过十个多小时的高铁车程,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重庆。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不仅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而且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重庆总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200万。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在文字记载的三千余年中,重庆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虽然地处我国内陆西南部,但她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也是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之地。重庆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更以山城扬名。

游览团成员来到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之后,很快就选中了首席观景餐厅——嫩芽川菜馆,该菜馆号称“一线江景尽收眼底,好吃不贵仅在嫩芽”。游览团一位年长者打趣说,到重庆不吃火锅,就等于这次白来了。尽管少数团员“闻辣蹙眉”、“谈辣色变”,但大家仍然兴致勃勃地点了“重庆火锅”。尝了火锅之后,不少人才知道,重庆火锅的四大特色中,第一个特色不是“辣”而是“麻”,之所以麻,是因为在火锅中加了大量的花椒。重庆人愿吃麻、善吃麻,是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的底部,日照稀少、多雾、多雨、潮湿,多食花椒有利于祛除湿气。第二个特色才是“辣”,这是不容置疑的。重庆人爱吃辣,除了气候原因外,还与重庆人性格有关,重庆古称巴、巴国,巴人骁勇善战,性格刚烈,吃辣不怕辣方显男儿英雄豪气。第三个特色是“鲜”,重庆人对饮食的讲究是细微精致的。人称“鱼要吃得跳,鸡要吃得叫”,就是指所有原料都要新鲜,调味品一定要丰富,才能调出好味道,鲜醇爽口。第四个特色是“香”,火锅底料炒制精工细火,虽然原料相对简单,但炒制的工艺和火候却一丝不苟,一定要超出本味,炒出香味才善罢甘休。重庆当地的一位随团导游说得好,重庆火锅以麻辣鲜香见长,以老道醇厚为巧,以多变善调而领先全国。

晚餐之后,游览团成员急不可耐地逛起了洪崖洞。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2006年,由重庆市政府投资3.85亿元兴建而成。200711月,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11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从晚上六点开灯,十点熄灯,可望吊脚楼群、观洪崖洞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以具有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具有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由于逛街时间紧张,再加上团员们旅途劳累,大家走马观花,有选择地游览了洪崖洞部分景点。一是逛了动感酒吧街。位于洪崖洞第五层的动感酒吧街,有日本、韩国、意大利、土耳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连锁酒吧入驻。是集美食、娱乐、交友、商务、购物、活动、体验于一体的场地。二是逛了盛宴美食街。街道由青石板铺成,位于洪崖洞第4层,展现了“另类美食城”景色。临江一面有工匠当街打糍粑、切桃片、烧烤花生糖等,临崖一面有小吃店,担担面、猪儿粑、老重庆毛血旺等。三是逛了异域风情街。这是洪崖洞景观里的一小部分,位于第9-10层(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平台下面的1-2层),有各国美食餐厅,还有临江景的咖啡厅,紧靠江边,可以品美食、观江景。四是逛了巴渝风情街。位于洪崖洞第1层的天成巷巴渝风情街,主要展示时尚潮流,以巴渝盛景为载体,展示巴渝风情的青砖、石瓦。有红檐绿瓦的仿古典民居,以及前店后厂的“民间工艺作品”。

瞻仰渣滓洞、红岩村

517日,考察团一行前往千年古镇——磁器口。磁器口原名龙隐镇,国家4A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以“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而繁盛一时。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她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考察团成员从正门鱼贯而入,两边都是摊贩店铺,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陈麻花和鸡杂店尤其扎堆,非常适合游人们边看边问边聊边吃……

离开了磁器口,考察团驱车前往参观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300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11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电影《烈火中永生》、小说《红岩》、歌剧《江姐》等都以此为原型。

离开了渣滓洞监狱旧址,考察团又赶往红岩村。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附近的红岩村52号,北濒嘉陵江。红岩村因其地质成分主要为侏罗纪红色页岩而得名。30年代,这里是饶国模女士经营的“刘家花园”。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八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40天。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渣滓洞和红岩村参观活动刚结束,考察团成员就在大巴车上谈起了各自的观后感。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的参观和瞻仰,是一次极好的精神洗礼和灵魂净化,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弘扬“红岩精神”,始终坚持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大家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熟物流人一定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物流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强大、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离开红岩村后,考察团乘车前往重庆网红打卡点——李子坝轻轨穿楼观景平台。随后又乘城市轻轨,来到了被称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晚餐后,考察团成员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开启了诗情画意般的三峡之旅。

游鬼城、登双桂山、观《烽烟三国》

518日,游轮停靠丰都景区码头。游三峡经过丰都,游客们都想一睹丰都鬼城的真实面容。丰都鬼城旧名酆都鬼城,古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置县,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位于重庆市下游丰都县的长江北岸,是长江游轮旅客的一个观赏胜地。丰都鬼城又称为“幽都”、“鬼国京都”、“中国神曲之乡”。鬼城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造型而著名。鬼城内有哼哈祠、天子殿、奈何桥、黄泉路、望乡台、寥阳殿等多座表现阴间的建筑。它不仅是传说中的鬼城,而且是集儒、道、佛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同时还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丰都鬼城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里的道教、佛教,以及儒家思想融合贯通、合为一家。佛教的“因果报应”、劝人为善,与阴曹地府黑白无常“惩恶扬善”高度一致;儒家的“仁、义、礼、信、恕、忠、孝、悌”思想,在阴都鬼城也一路畅通。那天子殿中阴天子头上的“善恶昭彰”匾额,说的是阴都鬼国中,一切都是光明、公正的,善恶分明是不容混淆的。善人一定受到褒扬,恶人必定受到惩处,这就是“惩恶扬善”。这种思想反映在鬼城的各个区域、每个角落,成为丰都鬼城文化的核心。身处鬼城观冥府,觉得古人真够聪明的。“只因人间多不平,遂向阴曹寻公正”。为了表达渴望光明正大、公平正义的愿望,凭空就创造出这样一个鬼国阴司。它是古人以鬼喻人,以鬼教人的产物,是人们表达对封建社会制度不满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丰都鬼城还真不是封建迷信。

在丰都,除了游览名山景区的丰都鬼城,游人们还会登临双桂山(又称鹿鸣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桂山海拔401米,与名山对峙相望。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从眉山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途经丰都,游览了双桂山并留下《仙都山鹿》等千古佳句,以及“白鹿夜鸣迎嘉宾”的优美传说。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建于1992年,总面积100公顷。园内建有鹿鸣寺、恩来亭、贺龙阁、护国亭、良缘亭、孔庙、钟鼓楼、九龙壁、汉砖壁等20多处景观。鹿鸣寺为纪念苏轼登游此地而建;恩来亭为纪念周恩来总理19583月来丰都视察而修建;护国亭系刘伯承民国5年(1916年)护国讨袁战斗遗址;良缘寺为纪念国画大师齐宝石与丰都籍女士宝珠结缘而建;贺龙阁为纪念贺龙民国12年(1923年)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长时驻防丰都而修建;孔庙系双桂山主要建筑之一,其左边有唐吴道子所画线雕石刻碑,右边建有镇邪楼。

夜幕降临,游轮停靠重庆市忠县码头,游客们上岸观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烽烟三国》。它是以三峡港湾为舞台,以三国文化为主题,以忠义精神为灵魂的文化盛宴,是丰富长江三峡旅游的人文巨片。该剧以关羽传奇故事为主线,围绕忠义精神而展开,再现了三国时期一些重大战役和事件。全剧由《乱世英雄》(序言)、桃园结义(第一幕)、下邳之战(第二幕)、身陷曹营(第三幕)、千里走单骑(第四幕)、火烧赤壁(第五幕)、单刀赴会(第六幕)、水淹七军(第七幕)、忠义昭千秋(结语)所组成,演绎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忠义之举,讴歌了一段流芳千古的兄弟情怀,展示了一幅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成就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登白帝城、眺神女峰、游神龙溪

519日,游轮停靠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景区码头。白帝城位于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它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负盛名的景点。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都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白帝城也是著名的“刘备托孤”之地,刘备夷陵之战兵败,诸葛亮派赵云接应,于白帝城十里外的平原上布下石兵八阵图,于瞿塘峡外十里的长江水路上布下水兵八阵图,拖延前来追击的陆逊,使得刘备安全退至白帝城后转移到永安宫。在刘备最后的日子里,他对蜀国进行了一系列人事部署,最重要的是将蜀国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匡扶汉室。在白帝城的城墙上,可见瞿塘峡夔门山麓,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因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胆寒,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这里也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自秦汉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十元人民币背面,画的就是这里。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城,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

 

 

午饭之后,游轮进入三峡第二段峡谷——巫峡,游人们在游轮六楼阳光甲板上,远眺巫山十二峰之最——神女峰。神女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神女天下峰。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因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又名“望霞峰”。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巫山神女峰因其云烟缥缈的形象、神秘浪漫的传说,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大量诗篇。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游轮于下午四时停靠巴东码头。考察团成员改乘小型游船,前往神龙溪景区。神龙溪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省级十佳景区,是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一条长流性溪流,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因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的南坡而得名,全长60多公里。神龙溪以雄、奇、险、秀不同风格,形成了龙昌、鹦鹉、绵竹、神农四个各具特色的峡谷。峡中深潭碧水、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石笋溶洞无不令人惊叹,瑰丽多姿的土家风情,古老质朴的纤夫文化,备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被誉为“山和水的画廊,心与梦的天堂”。考察团可以借宋代诗人陆游的《巴东小雨》一诗,来结束神农溪别具韵味的怡人之旅,“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雨中”。

游览三峡大坝

520日,考察团离船上岸,换乘旅游大巴经过西陵长江大桥,前往北岸双线五级船闸,在中隔墩参观船闸,再前往坛子岭,参观三峡大坝模型和大坝全景。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也是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米,坝顶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于199412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520日全线修建成功。三峡水电站2018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单座电站年发电量世界新记录。在三峡大坝旅游区的坛子岭景点,游人们可以观赏三峡工程全景,不仅能欣赏到三峡大坝的雄浑壮伟,而且能观看壁立千仞的“长江第四峡”双向五级船闸。整个景区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主要由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坛子岭观景台等景观,还有壮观的喷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绿的草坪贯穿其间,放眼望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园。在185观景点,景点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的左岸端口处,因与三峡坝顶齐高,同为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坝雄姿,同时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

 

 

置身于三峡大坝的常熟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和提及张光斗先生。考察团的每一位成员,都为拥有张先生这样一位常熟老乡而倍感自豪和骄傲。张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长期在清华大学水利系任教,于20136月逝世。在他101岁的生涯中,他对三峡工程情有独钟,他是60多年来三峡工程规划、设计、研究、论证、争论,以及开工建设全过程的见证人和主要技术把关者。早在1944年,当时供职于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的张先生,上下奔走联系,促成了世界著名大坝设计专家、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的三峡考察之行,其后萨凡奇博士编制的三峡报告,即所谓的萨凡奇方案,震惊了世界,这是三峡工程第一次形成的、比较具体的建设规划设想方案。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无法承担建设三峡这样的巨型工程的。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三代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直接过问下,三峡工程各类技术方案的比较、各种不同意见的论证和争论,一直持续了整整半个世纪,张先生是这一论证的主要参加者,又是历史见证人,三峡工程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每前进一步,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张先生不仅重视设计,也非常关心施工实践。三峡工程开工时,他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他每年必来三峡工地,每至工地,必到施工现场。1998年,张先生受任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组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每年至少两次来三峡工地,深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张先生对三峡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一系列改进意见,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充分肯定和表扬。除了工程设计、施工之外,张先生还特别关心和重视三峡库区移民和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建设,不仅大声疾呼,而且献计献策。考察团恰巧在三峡大坝全面建成15周年的纪念日前来游览,睹坝思人,百感交集,对张先生的敬重之心油然而生,对他的缅怀之情更加浓烈……

考察团一行下午从湖北宜昌出发,乘坐七个小时的动车抵达无锡,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在晚上十点半钟回到了常熟。至此,令人难忘的重庆、三峡之行圆满结束。临别时,团员们依依不舍、彼此相约——让我们在协会下一次的外出考察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