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口岸连续五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口岸
发布日期 [ 2017-06-01 ]   来源 [ 本站 ]   查看 [ 1 / 517 ]   [ 打印文章 ]   字体 [ A A A ]  [ 返回上页 ]

过去一年,常熟口岸充分发挥文明共建载体作用,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明口岸创建活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监管模式以及口岸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511日,常熟口岸连续五次获评2016年度江苏省文明口岸荣誉称号,常熟市口岸办荣获先进组织者,常熟海关等八家单位荣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口岸合力得到进一步凝聚。

完善机制,全面提升创建工作实效。加强常熟市共建文明口岸活动领导,形成以口岸办、各查验单位、码头、代理、理货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网络,做到组织严密,任务明确,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制定《2016年度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实施意见》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创建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领导干部例会,通报各单位文明创建情况,并根据《常熟口岸共建文明口岸活动考核办法》组织考核评比,增强创建实效。口岸文明创建做到了既有目标要求,又有措施落实,同时注重检查与反馈,形成了涵盖领导机制、目标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投入机制在内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攻坚克难,通关便利化改革取得实效。积极响应国务院推动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快推进一系列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使企业受惠改革红利。关检“三个一”取得新突破,试点货种在废纸和木材基础上新增加了轮胎,采用全国版三个一系统单位增加至8家。与省电子口岸对接,实现了“三个一”货物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关检数据的实时在线查询。快速推进常熟口岸“单一窗口”,实现报关、报检同时录入一键发送或者分开发送等功能,减少审批时间约15小时,提高审批效率约50%,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实现了无纸化通关,企业申报效率和口岸查验部门的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实现“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省内一体化及“沪常出口直放”一体化,大幅缩短了进出口货物的物流时间,每个集装箱可节省物流成本约200元。推进边检智能化卡口建设方案,探索推行省内多证通制度及船方自管访问制度,在全省率先启用苏州口岸边检“一证通”服务,服务对象持“一证通”便可在苏州地区的任一对外开放口岸登上国际航行船舶,无需再到异地口岸申请办理登轮证。

优化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市口岸办走访口岸各开放码头和代理公司,收集了解口岸大通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加强与海事、引航沟通协调,多次帮助协调解决常熟港专用航道内大型船舶进港靠泊等问题。定期召开代理、物流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港口经济形势,为港口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发挥联检中心平台作用,加强窗口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口岸系统群众满意度测评,加强对口岸部门的社会监督。

深化联动,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常熟口岸各单位注重配合协作、积极探索“三互”合作机制,试点联合采样、查验,合作开展了危化品分类鉴定和检测、外贸危险货物集装箱开箱查验、水陆联合执法等业务,对木材、废纸等大宗货物中监管重叠的部分,海关和国检局基本实现了监管结果互认,口岸协同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海事、港口、边检、长航派出所等部门多次开展水上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水上搜救综合演练等,打击口岸违法行为,维护口岸运行秩序。

依法行政,全面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常熟口岸各单位根据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正确履行政府监管职能,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力度,增强业务工作透明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公开收费标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常熟口岸联检中心内设置公告栏、发放业务手册,以触摸屏、显示屏、相关网站、媒体等为媒介,全面实行政务公开、阳光操作,对国家及查验条线部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即时公布。以市行政服务中心红旗窗口和先进个人评选为抓手,严格考核考勤制度,加强窗口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丰富活动,全面优化口岸人文环境。常熟口岸根据《2016年度共建实施意见》和活动计划,开展了各项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各单位积极参与,发挥活动载体作用,以共建促自建,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口岸系统合力得到显著增强。口岸办组织查验单位开展了周边口岸走访和调研活动,借鉴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定期举办 “口岸业务知识培训”,由查验单位业务骨干进行授课,提升港口从业人员素质;举办口岸系统乒乓球比赛,开展春节、八一慰问、社区结对以及扶贫帮困和爱心助学等活动,增强口岸凝聚力。常熟海关、国检、海事、边检也结合单位实际,加强自身品牌文化建设,在口岸系统内外都取得了良好成效。